服务热线:400-875-7650 操作指南

以“爱”共情助推二孩家庭中的“亲密养育”

作者:杭州市丁荷幼儿园 段蒙蒙 发布时间:2023-05-29

【摘要】随着政策的不断更新,我们正经历着从独生子女过渡到二孩时代的特定时期,那么作为这么一个特定时期的父母们应该如何来更新自己的育儿观,做到与社会接轨呢?以“爱”为核心的亲密养育是关键!本文将结合二孩时代为契机,注重在家庭养育过程中以建立良好的亲子感情为基础,去了解孩子、做孩子的玩伴,同时进行正面支持与鼓励,建立“亲密养育”方式;让孩子在家庭中学会“爱”与“被爱”,促进孩子在二孩环境中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爱、共情、二孩家庭、亲密养育

【背景分析】家庭是温馨的港湾,是幼儿赖以生活的重要生活场所,父母更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萌生幼儿世界观的引路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政策的不断更新,二孩政策在国内逐渐放宽,很多原本独生子的家庭也开始步入二孩时代,但是由于之前家庭所处的“独生子女”特定的社会环境使然,很多的孩子在已经养成了集宠爱于一身的“公主”或“王子”病,孩子们习惯了所有的长辈围着自己转,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模式。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步入二孩时代对于原本一直独享家庭宠爱的“独生子女”们来说构成了一定的“威胁”;有的孩子甚至在得知父母欲为自己新添一位弟弟或妹妹时离家出走;这对家庭来说也是一大挑战。

面对这样一种不可复制的二孩现状,以爱为主线,在家庭中建立“爱”的亲情网,让每一位家庭成员都能在家庭中学会 “爱”与“被爱”,以“亲密养育”的方式,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将孩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帮助原本的独生子女都能感受到父母对自己一如既往的爱,同时也学会放下自己的骄纵,学会爱自己的家人; 让幼儿在家庭“爱”的氛围中健康成长尤为重要。

一、以爱“塑”情,萌生二孩家庭在亲密养育中的手足之情

目前我们正经历着中国式不可复制的二孩现状,是一个由原本的独生子女家庭过渡到二孩家庭的特有阶段。对于原本的“独生子女”们来说,在独生子女家庭中享受着至高重要的地位,基本上一呼百应,家长们把所有的重心与期望都放在了一个孩子身上,所有对于大部分的家庭来说只要是孩子需要的家长们不管能不能办到都会竭尽全力去满足孩子,多数“独生子女”在无尽的关爱、宠溺中慢慢养成骄纵、蛮横、自私等唯我独尊的性格。同时作为“独生子女”肩上也背负了太多的责任与包袱,尤其在独生子女们成家以后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社会现状时,责任与压力会将原本处于养尊处优的“独生子女”们压得喘不过气来,这也正是大多数80后、90后正在经历的阶段;因此随着二孩政策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家庭都开始步入二孩时代。但是在此之前我们除了要进行物质准备同时也要做好对大宝的沟通准备。

案例1:玲玲(化名)是一位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有一天妈妈试探性地跟玲玲说:“玲玲,爸爸妈妈想给你再生一个弟弟或妹妹。”没想到孩子听完之后冷不防来了句“你们要是生了我就离家出走”。那么在与大宝进行沟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用哪些契机获取大宝的支持呢?

1.利用绘本“移情”引发对二宝的积极情绪。

移情是指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设身处地理解和欣赏别人的感情,它是作为一种心理品质,对一个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道德品质,保持心理健康,乃至走向成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年龄尚小的学前儿童来说,绘本不但画面丰富而且能充分调动幼儿的阅读兴趣,巧妙借助绘本阅读中还能达到情感共鸣,因此我们可以借助于一些绘本故事,如:《现在你是哥哥了》《现在你是姐姐了》《我的妹妹是跟屁虫》等直观讲解在弟弟妹妹出生后可能会发生的一些事情,让孩子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产生移情现象;通过绘本引发大宝情感共鸣,学习、迁移他人情感,对二宝的到来产生积极的情绪。

2.巧用 “生命孕育”过程,激发大宝爱二宝、爱妈妈的情感。

生命是唯一的,生命教育也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大宝而言她无法记住母亲孕育自己的过程,更无法感知父母在年幼时对自己的关爱,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讲述大宝出生的故事,告诉大宝孩子是怎么出生的,减少孩子的焦躁不安。因为母体在孕育过程中孩子比较直观地会发现妈妈的体形发生巨大变化,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尤其在入院分娩前后,以为妈妈生病了,会显得格外焦虑;因为在孩子的已有经验里医院是一个可怕的地方,住院更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如果我们在一开始就用讲故事的方式告诉大宝生孩子的过程,正确讲述清楚孩子是怎么出生的,更有助于大宝从二宝在母亲肚子里时感受到之前自己降生时父母对自己的爱,同时也在此过程中就开始爱护二宝,爱护妈妈。

当然在此过程中我们也不能一味讲述二宝降生后的好处,同时也要将二宝降生后的一些事实告诉孩子,因为二宝从呱呱坠地到跟大宝一起游戏、聊天还有一段较长的过程。另外以上的方式策略更倾向针处于六岁以前的大宝,那么对于年龄稍长或正进入第二反叛期后人格独立时,父母与大宝的沟通应该更倾向于朋友,在尊重的前提下进行相应的引导,决不能因为大宝懂事了就忽略了对大宝必要的心理关注。

3.借助“接纳关键期”,增进大宝爱二宝的情感。

当家庭新增了新成员,父母或许会思索什么时候让大宝与二宝见面、共同生活会比较合适?其实让大宝接纳新成员,最好或者最关键的就是这个新生命刚到来的时候,也是妈妈需要照顾的月子期,这一时期是新生儿脱离母体适应环境独立生活的开端,是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这一时期不但能够让大宝更容易、更好地接纳二宝,而且也能趁机引导大宝的自我成长感。同时在二宝的整个婴儿阶段也是大宝接纳二宝的关键期,二宝从吃母乳到断奶、从牙牙学语到用语言进行交际、从侧卧到直立行走,是个体发展的一个加速期;在这一时期大宝不仅可以促进二宝的成长,同时二宝的出现对大宝的成长也有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因此父母应该借助于孩子的接纳关键期,增进大宝与二宝的情感,促进孩子们的共同成长。

二、用心陪伴,营造二孩家庭在亲密养育中的天伦之情

1. 借助“首因效应”助推大宝和二宝还在妈妈肚子里建立手足之情。

首因效应是指交往双方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就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虽然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是却是最牢固、最鲜明的,对以后双方的交往进程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的孩子的性别、性格,试着带孩子去亲戚、朋友家看一看刚出生的弟弟妹妹,一般女孩子对刚出生的宝宝有着“母性”的使然有种喜爱,忍不住触碰宝宝,产生照顾弟弟妹妹的情感。有位妈妈在请大宝帮助二宝起小名,其间换了好几次名字,最后选择了邻居家宝宝的名字作为自己弟弟的名字,爸爸妈妈也不怕重名拿来用,这就是心理学中首因效应的作用。因此借助首因效应,在二宝孕育过程中让大宝也参与其中,对萌生大宝的手足之情有着重要的作用。

2.坚持“长情陪伴”,让大宝感受父母对自己一如既往的关爱之情。

陪伴是孩子成长中最宝贵的滋养,每个孩子都受益于定期和父母共度的美好时光。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二孩家庭都是双职工家庭,都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随着二宝的降临,在工作压力下与精力有限的条件下,很多家庭随着二宝的出生,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年幼的二宝身上,从而在不经意间忽略了对大宝的关心,容易导致亲子交流危机;心理学家认为孩子人格的培养来源于家庭生活,孩子将来的表现和信仰很大程度上来自家庭,因此作为父母应该尽量避免在二宝出生后忽略对大宝的陪伴。

(1)为孩子设置 “亲子特别时光”

每个孩子都受益于父母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不管父母有多繁忙,孩子对爱的需求都不会降低,但很多父母因为工作忙碌或二宝出生而忽略了对大宝的关爱,致使大宝在爱的需求上得不到满足,表现出暴躁、敏感等。因此我们可以在家庭中设定“特别时光”,在特定的时间,父母和孩子做一些事情,如:爱心故事会,玩棋、音乐表演等。

案例2:依依(化名)是一个敏感的孩子,自从妹妹出生后,爸爸妈妈发现依依脾气变得暴躁了很多,有点不如意的事情就会大声哭闹,特别是大人都忙着照顾妹妹时,依依会时不时就会发出尖叫声,随着时间的推移爸爸妈妈也发现孩子的反常行为主要是想引起大人的注意;其根源在于平时对孩子的关注不够、陪伴缺失有关系。

因此,依依的爸爸和妈妈决定调整自己的生活模式,与依依一起制定了“亲子特别时光”,每天晚饭后一起到楼下活动半小时,睡觉前轮流给依依讲1个故事;每周六依依轮流带孩子去参加亲子体验活动,留下的人则在家照顾5个月大的二宝;等天气好时,则会全家去千桃园野餐,看展览等。

经过2个月的努力,爸爸妈妈发现依依有了一些微妙的改变;在家里话越来越多了,人也慢慢变得活泼起来!去散步时特别期待自己来推妹妹的小推车,时不时会去摸一摸、亲一亲妹妹;有时即便爸爸或妈妈带她在外面玩,她也会央求着下次带妹妹一起来玩。

因此,特别时光的形式不仅可以是一对一的特别时间,同时也可以是家庭成员一起度过的时间。在特别的时光里,孩子与父母、姊妹情感交融,与家人亲情共鸣,慢慢的孩子也会感受到家的意义,知道家人的重要性!尤其在与家人其乐融融地相处的过程中,更可以让孩子感受到一家人在一起的天伦之乐,这种幸福不会随着新增了家庭成员而减少,相反会增加一份快乐!同时,父母还可以跟孩子们聊聊自己童年的趣事,比如年幼时与同伴交往的故事,条件允许的还可以聊聊与兄弟姐妹的相处趣事等,让孩子明白父母和自己其实也有相同的经历,父母除了是亲子特别时光的倡导者,同时也是一个倾听者;让孩子在特别时光里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意见,成为孩子敞开心扉的平台,对良好的亲子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孩子的手足之情埋下坚固的基石。

(2)重视陪伴的时间与质量

每个孩子都受益于定期与父母相处的特别时光,如果可能,亲子时光越多越好,但是倘若不是每天都有时间,那么至少每周应该有特定的亲子特别时光。美国心理学家大卫▪帕尔米特指出,父母每周至少应为孩子设置一小时的特别时光;那么在有限的时光里我们应该如何提升陪伴的质量呢?其实在亲子特别时光里父母应该忘却生活中的家庭琐事及工作上的烦恼,与孩子一起享受其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同时也要挑选一些轻松而有陪伴意义的内容,尤其要避免假性陪伴。

案例3:悠悠(化名)爸爸平时工作特别忙,所以每天下班后都坐在电脑前加班,为了不让悠悠打扰到自己工作,所以经常让孩子在一旁看电视,或一起玩手机,一坐就是一两个小时,时间久了悠悠开始沉迷于看电视、玩游戏! 

案例4:每天晚上睡觉前,可可(化名)爸爸都会抽半个小时时间与可可一起进行绘本阅读,父子俩都特别享受睡前阅读时间,长期坚持下来后发现可可每到睡觉时间都会非常主动去找来自己喜欢的书本让爸爸给自己讲,偶尔自己也会情不自禁地讲起来,在平时的对话过程中爸爸也发现可可经常会带给自己一些惊喜,会把平时书本里听到过的一些词语用到生活中来。

两个案例,虽然都是表面上看起来都有爸爸的陪伴,但是因为所挑选的陪伴的内容与质量的不同,所呈现的结果也截然不同。前者根本谈不上陪伴,因此也没有所谓的真正的陪伴时间,只是为了不让孩子打扰到自己工作,打着陪伴的旗号却让孩子看电视、玩游戏,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同时还会阻碍孩子的成长!后者虽然每天陪伴时间只有半小时,但是所挑选的内容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发展,同时父亲在陪伴过程中倾情投入,乐在其中,长久坚持更是让父子俩受益良多!因此,作为让陪伴应不止于表面,而是真实可行,凸显陪伴的意义,只有重视陪伴的时间与质量后,所呈现的陪伴结果才会良性循环!

(3)让爱在家庭特别时光中得到滋养

亲子特别时光应该有定时性与规律性,父母在忙碌中一定要抽时间陪伴孩子,不要让孩子成为得不到父母陪伴、关注的孤独者,而只能与电视、电脑为伴;因此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商讨、设立一个合适的亲子特别时光,刚开始时设定的时间可以短一些,同时也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征,年龄越小的孩子专注力较短,对于幼儿来说10分钟已经是比较长的时间了,而学龄前儿童时间可以延长到15到30分钟,6岁以上的儿童专注力会更长。不管父母有多忙,一旦设立好了时间,都不应该随意取消或中断特别时光。当然,如果在特别时光里,孩子如果不愿意和父母合作,我们可以暂停或取消特别时光,等孩子情绪平静下来后再恢复。长期坚持亲子特别时光,不仅可以让一家人共度欢乐时光,而且也增进了夫妻感情,促进良好的亲子关系,更为孩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放慢前进的步伐,珍惜与孩子度过的每一分每一秒,用心陪伴孩子,让孩子的成长在爱的氛围中得到滋养。

三、以爱“共”育,促进二孩家庭在亲密养育中的归属之情 

1.明确教养态度,公平对待每一个孩子。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家长在谈及孩子问题上都觉得小的比大的要强势,其实其中的缘由大多源于父母在处理孩子问题上一直强调:“大的应该让着小的”,但殊不知刚好这一举动不仅造成了在处理孩子问题上的不公平,而且致使大宝心里委屈,同时也间接助长了二宝的气焰,使不好的行为得到了滋长,要知道其实大的也是孩子,在现代家庭中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更强,长此以往会造成孩子与父母之间的隔阂,在“手足”之间也会心生间隙;决不能让“大的让着小的”这样的不公平条约来武断处理问题。

我们可以试着以理性的方式来处理孩子的问题:首先保持冷静,不急于介入孩子的争执;其次在旁边观察孩子的语言,解决问题的方式及争执中出现的原因;最后当孩子们无法解决问题或者出现肢体冲突时及时介入处理,避免暴力行为的发生。同时在处理孩子们问题的时候,父母应该本着相互尊重的沟通为前提,与孩子保持统一高度,引导他们大胆表述自己的感受,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坚持 “正面教育”育儿观,让孩子在爱的环境中成长。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推卸的教养责任。孩子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最初就是通过观察和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形成自己的表达方式,因此父母在家庭中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案例5:玲玲(化名)是中班的小朋友,这天玲玲妈妈来到困难班接玲玲,刚好由于要上去帮玲玲拿棉被,所以让玲玲照看一下孩子婴儿车里的弟弟,随后就上楼去了。没想到妈妈刚一走,玲玲就举起小手用力拍打自己的弟弟,还好被困难班老师及时制止了,但是这时婴儿车里的弟弟已经开始嚎啕大哭了,没过多久玲玲见妈妈下来了玲玲则马上表现出非常温和的一面,一边轻轻拍着惊慌未定的弟弟,一边安抚着弟弟不要哭。经了解发现原来玲玲妈妈由于平时要照顾两个孩子,同时要负责家里的琐事,所以很多时候玲玲不听话时就会比较粗暴地打孩子,等到孩子泣不成声后又带着愧疚感安抚孩子。

孩子犹如一面镜子,其实玲玲的这一行为正是玲玲妈妈的真实写照;因此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树立合理的育儿观,用爱心、耐心养育孩子,尤其在处理孩子的一些行为过失中应该保持理智的头脑,三思而后行,重视正面教育的积极作用,因为只有在温馨而充满爱的环境中孩子才能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四、成效与反思

孩子的成长牵动着每一个父母,如何哺育和教育孩子是人类文化行为中重要的事件。作为父母,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教育与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在这样一个不可复制的二孩时期,充分满足子女们在身体、智力、情感以及社会方面的发展需要是孩子一生成长的根基;因此父母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以亲密养育方式去主动了解自己的孩子,做孩子的玩伴、一起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中,用正面教育、鼓励的方式去引导孩子显得尤为重要;这一举措将为二孩家庭亲密养育开启一片新的蓝图!主要成效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亲密养育感情联系越亲密,亲子相处更快乐。

    在实践过程中,父母本着尊重孩子为前提,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与孩子一起参与到游戏中,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正面引导与支持,大大增进了与孩子的亲子感情,孩子对父母的“爱”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与支持,慢慢地也会发现孩子非常乐意将父母当成自己的朋友,主动与父母进行沟通交流!家长们也会发现孩子越来越听话、懂事,父母与孩子之间相处越加快乐!

2.亲密养育有助于增进亲子信任感,促进二孩手足情。

在亲密养育过程中,父母以类似朋友一样的身份与孩子一起互动、了解孩子的行为与想法,并对其进行正面引导,极大增强了孩子的安全感!在家庭教育中如果你对自己的孩子有很好的了解,对他的需求具有高度的敏感,那么他就越会信任你;在信任、安全、舒适的家庭氛围中孩子更容易能接受弟弟妹妹的加入! 

如:案例2中依依小朋友一开始对妹妹的加入其实有些抗拒、当她发现父母的精力基本上集中在妹妹身上时,就会采取尖叫等行为表达自己的抗拒、引起父母的注意,但是在父母通过亲密养育利用设立“亲子特别是时光”的方式,多给孩子一些温馨时光的陪伴、多与孩子沟通,慢慢地依依也开始放下了芥蒂,接纳了妹妹,同时还有逐渐萌生了照顾、关爱妹妹的想法与行为。

可见,在家庭教育中善于利用亲密养育的方式方法,不仅有利于改善子女与父母的亲子关系,促进亲子感情,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子女之间的和平共处、树立手足之情!

3.亲密养育有助于树立父母在教育过程中的自信心。

父母有肩负教育子女的责任,但不能采取控制孩子的方式,我们必须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同时还需要对孩子进行深入了解、掌握管教孩子的方法来应付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情况。采用亲密养育的方式来养育孩子能够促使家长们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够最大程度具有良好的行为表现,与孩子形成情感纽带,自信地告诉孩子:“你可以相信我,我会帮助你懂得做什么”。能够帮助家长建立一个幸福、富有成效的人生必需的内在自控力,树立养育自信心!

4.亲密养育有助于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适龄行为。

孩子的世界与成人大不相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许多冲突往往都是因为父母期待孩子像成人那样的方式去思考与行动。如:一个1岁孩子把你刚刚捡起来的球又扔在了地上并不是他对你有意见,而是他在跟你玩游戏;一个12岁的孩子对你拿着一块手绢玩躲猫猫无动于衷,是因为你的游戏已经不再适合他的年龄!因此“了解孩子”成为我们懂得如何去教育孩子的关键!通过亲密养育,可以警示我们在做出决定的时候对孩子的年龄需求也要加以考虑,因为顾及孩子的意见实际上有助于对孩子加以监督和管理。

当然在家长们对孩子们进行亲密养育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

1.养育观念的定格局限,限制亲密养育的实施推进。

虽然家长们都想以平等、尊重孩子的方式关爱每一个子女!但是,在我们的生活很多家长受养育观念的定格影响,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以一些不公平的方式去管教自己孩子,如:家里两个孩子在抢夺玩具时,家长们会不分缘由地脱口而出:“大的要让着小的!”“哥哥(姐姐)要有哥哥(姐姐)的样子!”等,大宝在日积月累的不公平条约中,越来越委屈,与父母的距离也就越来越远,慢慢就变成了家长们口中“不听话的孩子”,大大背离了亲密养育的初衷,限制了亲密养育的实施推进。

2.缺乏科学育儿观,滋长不良行为建立。

对于孩子沟通交流,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游戏、正面引导、鼓励孩子是亲密养育中重要的养育策略。孩子的某一行为得到父母的肯定与支持时,就会强化该行为的出现。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父母对科学育儿观的正确认知,不知不觉采取了完全相反的方法,无意中对子女不好的行为给予了积极的奖励,许多父母在无意间教会、滋长了孩子们一些不良行为。如:孩子不发脾气、把玩具分给弟弟妹妹玩、不欺负弟弟妹妹等;家长们面对这些自己喜欢的行为认为孩子是理所当然应该做到的,所以不给予积极的回应或奖励,久而久之也就是在教孩子停止好的行为。孩子行为试探过程中也会发现当自己做一些坏事时马上就能引起大人的注意,对孩子而言这种注意即便是反面注意也比不理会好,从而滋长了幼儿不良行为的建立。 

其实教育一直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作为当下的父母应该明确自己的教养态度,本着终身学习的态度,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家庭营造一种温馨的生活成长氛围;以“爱”为传递,借助“爱”的共情教育,滋养家庭教育中的亲密养育!学会善于借力于亲密养育,尊重孩子在家庭中的个体差异、利用平等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对孩子的一些好的行为进行积极的回应与鼓励支持!通过情感共鸣让孩子们无论在独生子女时代还是在二孩时代都能感受到父母、家庭对自己一如既往的关爱!增强幼儿在家庭中的安全感、责任感,学会爱自己、爱家人、爱社会;促使子女们在爱的氛围中、在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家庭亲密育儿法》.玛希娅 .中国妇女出版社.2015年8月.

2. 《如何说孩子才能和平相处》.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中国商业出版社.2010年1月.

3.《西尔斯亲密育儿全书》.威廉.西尔斯.玛莎.西尔斯.天地出版社.2014年7月.

4.《二孩时代》.冯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年8月.

5.《规矩的背后是自由》.卢丹丹.中国妇女出版社.2015年4月.

6.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FJD&dbname=CJFDLASN2015&filename=HJZH201524035&v=MjkxNDhidVJyRmlqZ1VicklMU2ZSWnJHNEg5VE9xNDlHWVlSOGVYMUx1eFlTN0RoMVQzcVRyV00xRnJDVVJMMmY 中国知网.